法头条丨浙江象山法院刚柔并济抓执行促发展

来源:法治浙江 时间:2023-05-04 10:56:36

5

4


(资料图片)

浙江象山法院刚柔并济抓执行促发展

善意文明执行助企业“造血生肌”

/《法治日报》记者 王春

《法治日报》通讯员 陈逸舟 陈钇江/

执行工作除了铁腕,也需要柔情。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人民法院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巧用“活封活扣”、信用修复等方式,努力实现多方共赢,帮助企业“造血生肌”。

“在法院组织下,我们和债权人和解,企业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充分体现了执行工作的人性化。”象山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说。

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是象山知名针织企业,去年效益下滑、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银行贷款,遂被银行起诉,并申请强制执行。

承办法官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该集团虽然身负债务但仍在正常经营,整个园区内1500余名工人井然有序地从事生产,若查封、腾空涉案不动产、机器设备,必将导致该集团公司运营难以为继,债务继续膨胀,大量工人被迫失业。

于是,承办法官多次来到企业,组织座谈会并邀请债权人、工商联、商会参加,向债权人分析利弊。在综合考虑胜诉权益实现、企业困境及其积极还款意愿等因素后,债权人同意法院对涉案不动产及机器设备等采取“活封”措施,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后续运营所得用于偿还债务。迄今为止,该企业已偿还80%的债务,千余名工人的生计得到保障。

春节临近,陈某等几十名工人因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拖欠劳务费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为保障农民工胜诉权益,象山法院开通“绿色通道”快立快执,依法将该建筑劳务公司纳入限高名单。但经查被执行人名下确实没有足额的财产可供执行,且该公司正在审批的一笔贷款因不符合银行转贷要求被拒,导致资金周转停滞、经营困难,让该案“难上加难”。

通过走访调查,承办法官发现原来该企业一直运转良好,贷款信用情况较优,只是出现了暂时性的融资困难,完全可以通过法院“信用修复”争取贷款融资后恢复正常经营。

于是在征求各方意见后,法院先解除了对该公司的强制惩戒措施,使其获得了贷款资格,陈某等人终于能够足额领取工资。同时企业通过剩余贷款也能维系公司的正常运营,渡过难关,该案最终圆满执结。

象山法院助力中小微企业解难纾困,平衡强制执行与促进经济稳进提质的关系,开展“执行四进”(进工商联、进商会、进企业、进基层)活动共计8次,已结涉中小微企业类案件642件,执行到位金额27089万元。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00-2023 by www.jiaoyu.fei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8

邮箱 :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