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人们看过一部电影之后,过一两年还会记得吗?
大多不会记得。除非那部电影给人的印象很深,也让人久久难以平复心情,就会产生很大的刺激,让人记忆深刻。当然,这样的电影非常少,只能说是凤毛麟角。在电影市场化的今天,很多电影都出现了同质化倾向,看到什么题材赚钱就一拥而上,拍摄很多同类题材的电影,剧情大同小异,所不同的就是投资多少,请了多少明星,却没有在剧情方面细细打磨。甚至有投资几十亿的电影,上映的时候居然发现有好几部类似题材的电影同步上映,等于分了流量,也就让投资几十亿的电影赔个底儿掉了。
这种现象很常见,往往一部投资很大的电影拍摄期间,就已经走漏风声。一些小导演摸到信息,就要跟拍,算是山寨一下,居然能赶在大电影上映之前上映,提前分一杯羹。要是和大电影同步上映,就等于分了大电影的票房,却不会被告抄袭。毕竟,大电影拍的大多是历史题材,甚至会对一些历史内容进行改编,对一些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全然不顾观众的感受,还美其名曰“创新”。其实,只是为了新奇,为了引发噱头,吸引观众,也就吸引了巨大的流量,借以变现。电影市场化的结果让电影拍摄灵活自由,也让很多资本投入进来,要迅速赚钱。资本等过不了长时间的拍摄,只喜欢短时间内拍摄,上映,赚钱,接着再投资。不但有大导演拍摄大手笔的电影,而且还有很多小导演拍摄一些同类题材的电影。他们大多借助大数据分析,要分析观众喜好,借以投其所好,迎合观众需求,也算是迎合市场需求,应该能赚钱。
于是,导演的拍摄被市场绑架,被庸俗的观众评论绑架,也被资本绑架,失去了个性,也就让电影失去了灵魂。即便是打打杀杀的电影,也没有让观众印象深刻。不管是引进过来的好莱坞大片,还是国产大片,大多少不了打打杀杀,少不了爱恨情仇,少不了明星影帝,少不了改编故事。如此一来,人们看到的很多所谓投资大的电影都带有同样的叙事风格,甚至不能好好讲好一个故事,而是采用了解构主义手法,自认为后现代,自认为新潮,留下一定的空白让观众去思考,其实还是自作聪明,并不能让观众印象深刻。与之相对的就是那些喜剧片,要算计观众笑点,隔五六分钟就设计一个包袱,让观众笑,如果观众不笑,导演就找一帮人带着观众笑。从头到尾剧情并不复杂,甚至有些愚弄观众的意思。试想,导演故意放慢叙事节奏,喜剧演员故意放慢动作,还带着观众笑,岂不是把观众当成了小孩儿?观众不是小孩子,让人逗着笑,而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人,需要跟着导演一起探索,跟着演员一起经历,跟着镜头叙事一起深入。要是导演在片头告诉观众演员的身份、职业、行动,还有什么意思?
大多数电影出现了同质化倾向,让人无法印象深刻,甚至无法回想起来。试想,回想两三年以前看过的一些电影,观众们能回忆起几部来?大多都回忆不起来了,即便是《变形金刚》、《蜘蛛侠》之类的电影,也大多只是记得变形金刚或蜘蛛侠的形象,却不会记得剧情是什么,也不会记得有哪些细节让人印象深刻。或许,导演拍摄的时候,只是算计了观众,要在五六分钟设计一个有点刺激的情节,打打杀杀,让观众精神为之一振,从开头刺激到结尾,给观众一定的错觉,让观众认为电影很好,其实只是持续刺激的结果。等过了一段时间,观众回忆电影的时候,就只记得剧中主角的形象,而不记得其中的故事情节了,就更别提打动人的细节了。就像持续刺激会产生疲劳一样,人的神经持续刺激下会认为想当然的正确,想当然地习惯了,也就认为电影应该是这个样子。其实,电影是一种艺术,并非持续刺激的东西。
看看《隐入尘烟》就知道什么叫做好电影了。老老实实讲一个故事,从头讲到尾,没有持续刺激的手法,也没有打打杀杀,可是到了最后却让人惊叹现实主义手法的伟大,也让人惊叹不声不响老老实实叙事的强大力量。相信过几年以后,人们还记得《隐入尘烟》的细节,而不会记得《变形金刚》的故事细节了。或许,《隐入尘烟》长久的叙事就是一种持续的刺激,也是一种情绪的积累,到最终爆发的时候,简直一发不可收拾,观众受不了,当场泪流满面。
可是,很多电影都追求商业价值,也都遵循商业片的套路去拍摄,甚至沦为人们消遣的笑料,也就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东西拿出来了。当然,也和审核有关系。很多电影拍成了,不加删削就不能通过审核。删削之后,就是人们看到的样子了,却并不能让人印象深刻,即便过了一两年,人们再次看到曾经看过的那部电影的时候,还是觉得陌生,即便再看一遍,也觉得新鲜。或许,这就是很多导演“炒冷饭”翻拍的原因吧。
既然电影不能产生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那么就奔着赚钱去吧。谁赚了钱,谁才是大导演,谁赚不了钱,谁就是不入流的导演。如此划分,如此拍摄,也就难怪人们看一部电影之后,过一两年不记得了。
举报/反馈
关键词:
Copyright 2000-2023 by www.jiaoyu.fei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 :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