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视讯:事关小麦丰收!邓州市农技中心重要提醒!

来源:健康饮食科普 时间:2023-04-27 00:07:38

“前两天根据智慧农业手机APP提醒,气温降低、雨量适中、风速异常,并且小麦处于扬花后期,需加强小麦后期赤霉病等病虫害预防和防早衰的农事活动,我们买了药物又进行了一次防治。”4月25日,市荣冠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正带领飞防队对地块进行飞防。

“现在冬小麦将处于扬花灌浆期,但是自20日以来,特别是近三天来,气温陆续下降到7℃左右,降雨量也达到了达10毫米,瞬时风速达到10m/s,这将影响晚抽穗的冬小麦扬花和灌浆。经过数据整理,报送市农技中心,中心小麦专家团队随即进行了会商研判,制定了抓紧防治措施指导意见,并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巡回指导,引导种植户进行二次‘一喷三防’。”市智慧农业中心负责人李占说。

据了解,市智慧农业中心运用田间安装的多种科技设备及时传输采集到的小麦生长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比较小麦正常生育期应有的环境数据,进行差异化分析,决定对示范区的冬小麦进行二次防治。


(相关资料图)

当日天气放晴,麦田露水已干,腰点镇农业服务中心就行动起来,立即组织无人机开展了预防赤霉病、增粒重的飞防工作。

“当前,冬小麦处于扬花灌浆期,降雨有利、降温不利、湿度和风速太大不利。因为突然降温对冬小麦扬花后灌浆不利,降温造成植株细胞处于不活跃状态,细胞增长减缓或停止,对冬小麦粒重增加造成影响,并且湿度太大,还极容易造成赤霉病的发生,所以,雨停后应及时进行赤霉病防控和小麦生长营养素的补充。”市农技中心主任高敬伟说。

据了解,我市围绕粮食核心主产区建设的政治任务,狠抓粮食安全保丰收,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小麦全生育周期各种生产要素指标进行自动监测,科学决策,智能管控,努力实现小麦高产丰收。

重要提醒:

抓紧抓实小麦中后期,防病治虫、防干热风为重点的“一喷三防”工作。

进入四月份,我市小麦进入抽穗、开花、灌浆到成熟的主要时期,是夺取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时刻,也是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吸浆虫、蚜虫及干热风、穗发芽、倒伏等多种危害易发、多发危害重的关键时期。提高认识,抓住重点、抓住关键,统筹兼顾,打好小麦中后期“一喷三防”攻坚战,确保邓州220万亩小麦丰产丰收,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

一、当务之急是小麦赤霉病的预防

(一)小麦赤霉病病原菌及症状:

小麦赤霉病被称为小麦 “癌症”,是由真菌禾谷镰刀菌引起的世界性 小麦病害。在我国主要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亚洲镰刀 菌 ( Fusarium asiaticum) 为优势种,是影响和危害邓州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镰刀菌侵染小麦可以引起苗枯、 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小麦抽穗扬花时,病菌侵 染小穗和颖片,首先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进而病菌扩展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 白穗。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病穗上产生密集的黑 色小颗粒 (子囊壳)。近年来,镰刀菌引起秆腐问题也普遍发生,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茎节处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 至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湿度大时,病组织表面常可见粉红色霉层。

(二)小麦赤霉病的危害:

小麦赤霉病隐蔽性强,可防不可治。主要是对产量及品质造成危害, 在大流行年可使小麦减产 30%—60%,中等流行年可使小麦减产 5%— 15%,一般在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状,成熟后若成灾,严重的甚至造成绝收, 危害性非常大。小麦赤霉病是由真菌毒素引起的,不但能给小麦造成产量 损失,还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小麦赤霉病菌产生的DON 毒素,会使人类 食用染上赤霉病的小麦后会引起恶心、腹泻、眩晕、发烧等中毒症状,严 重时还会引起大出血。我国小麦及其制品 人食用DON 毒素限量为 1.0 mg ·kg -1  。相关专家指出,食用染病小麦的含量不能超过 4%,一旦超过便不能食用, 只能销毁。若喂食动物后会出现萎靡不振、食欲减退站立不稳、呕吐等中 毒症状,严重时甚至死亡,且毒素还能传递到动物的肉、蛋、奶中,还会 危害人类。

(三)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对今年发生预测

一般规律,赤霉病是典型的温、湿气候型重大流行性病害,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 行主要取决于品种抗性、当年菌源量、子囊壳发育进度 与小麦抽穗扬花 期吻合度和小麦抽穗扬花期气象条件等。小麦抽穗扬花期如遇连续 3 天以 上的阴雨天气或大雾天气,就能造成病害大流行;连续 3 天降雨达 12 毫 米以上,十分有利于赤霉病菌侵染。麦苗稠密,田间郁蔽,空气相对湿度 80%以上,即使没有降雨也能造成赤霉病大流行。赤霉病菌以菌丝、分生 孢子和 (或) 子囊壳等形式腐生在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秸秆上越夏 和越冬。翌年子囊壳发育成熟时,子囊孢子从子囊壳中喷射出来,借气流、 风雨传播,溅落在麦穗上萌发,侵染小穗。病残体上产生的分子孢子也可 以侵染麦穗,一旦完成侵染喷药防治无效。因此说“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 治,一定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打早打晚防治效果都不好。”

从南阳市看,今年播种小麦 1 千多万亩,推广的品种数过百,但 95%的品种不 抗赤霉病;长期大面积的小麦-玉米轮作,麦田菌源充足,菌源富集。今年南阳市总体上,小麦播种基础好,苗情好于常年,群体大田 间郁闭,发育期和常年比提前 3-5 天左右,抽穗期预计大多集中在 4 月 5 — 15 日,杨花期在抽穗后 3-7 天内。  4 月 2 日 08 时 ~ 3 日 08 时,多地出现中雨,其中桐柏、唐河、西峡、淅川、内乡、南召、方城、新野部分乡镇大雨并伴有雷电。雨量较大的乡镇有唐河祁仪 41.6 毫米,桐柏 固县 39.8 毫米,西峡寨根 28.4 毫米,邓州市夏集最大12毫米。3 月份比较干旱很多地方已经浇 水,本次降雨又增加了土壤墒情,田间湿度大,加之苗情好田间郁闭,目 前的田间小气候足以引起赤霉病的大发生。气象部门预报,4 月份降水量 偏多 2 成 ,温度偏高 1 度,预测 4 月10-12 日,4月18-20 日仍有 2 次降水 过程 ,降雨过程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更有利于赤霉病菌侵染危害, 造成赤霉病的发生流行。

就邓州而言,根据我市主要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病性判断,结合市植保植检站近期赤霉病菌源量的调查,以及4—5月份天气情况预测,综合分析今年我市小麦赤霉病很大可能会偏重发生。

预测依据:

1、我市小麦主要品种均易感或高感赤霉病。当前,我市小麦主要品种有泛麦8号、兰考198、郑麦136、郑麦132、郑麦101、郑麦103、兰考198、濮麦8062、平安7号、平安11等,这些品种都是易感或高感赤霉病。

2、田间菌源充足。据市植保植检站3月28-30日调查,小麦田间玉米根茬平均密度为每平方0.8个,最高每平方达14个,根茬带菌率达到16.5%

3、4—5月份气候条件很适宜赤霉病的发生。邓州市气象局预测,4月份有5次降雨,4月2—4日、4月5—6日、4月11—13日、4月18—20日、4月24—26日。5月份预计降水量为80—100mm,比常年同期偏多1—2成,平均气温21.5—23.0度,较常年同期偏高0—1度。4月2—4日、4月5—6日、4月11—13日的三次降雨很有利于赤霉菌的子囊壳和孢子的发育。据观察,我市小麦扬花盛期在4月15—25日,4月中下旬的两次降雨过程(4月18—20日、4月24—26日)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非常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侵染和危害。5月份降雨较多,很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再次侵染,大大提高麦粒的毒素量。

总体判断,今年赤霉病大流行风险很高。

(四)防治技术:

赤霉病防治应从选用抗病品种、提高栽培技术,精准预测预报、精选有效药剂、强化适期用药、强调科学施药等方面入手。

( 一 )选用抗病小麦品种。利用抗病小麦品种是控制赤霉病最经济有 效的方法,但目前生产上中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缺乏,黄淮麦区以高感品种 为主。南阳市农业科学院鉴定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黄淮麦区中抗-中感赤霉病很少,95%左右的品种高感, 目前单靠抗病品种不足以防治小麦赤霉病。

( 二 ) 加强田间管理。推行秸秆粉碎深翻还田,提倡秸秆回收利用, 压低菌源基数。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水平,亩基本 苗控制在 16-18 万,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合理施肥,避免氮肥用量过 大,防止小麦群体太大,田间郁闭,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 三 )做好化学预防治疗

1、选准农药

当前,在农业部获得防治麦类及小麦赤霉病登记的药剂共 200 多个 ,登记数量最多的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以及上述药品的复配剂,占到了总登记证数量的 91.6%。我市赤霉病对多菌灵已经产生抗性,不建议使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推荐使用防治赤霉病效果较好的药剂有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肟菌酯、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氟环唑等以及这些药剂的复配制剂,在使用剂量上应按照各自的使用说明去选择使用量。同时注意轮换用药,第二次防治要选用与第一次防 治作用机理不同的药剂,以提高防治效果。

2、适期用药

赤霉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防治“窗口期”很短,发现穗部出现病 害后再防治几乎没有效果。一定要掌握好防治时期,小麦齐穗至杨花初期 是防治赤霉病发生的最佳时期,要做到 “主动出击,见花打药”。若抽穗 期遇到连阴雨,有流行可能时,在 5— 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进行第一 次喷药,第一次防治是关键;间隔 5-7 天,进行第二次用药。喷药时要重 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遇喷药后 3-6 小时内下雨,则需雨后应及 时补喷。

3、科学施药

推荐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无人机、电动喷雾器等植保机械。要使 用小孔径喷头喷雾,保证雾滴大小适宜和药液均匀展布性能。特别强调农户用电动喷雾器施药,每亩地喷药液以 30 ~ 45 公斤为宜,最少不低于 30 公斤,喷药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这样可以喷洒均匀,提高防效;采用 无人机防治效率高、受外界条件影响小,作业时要添加沉降剂,并注意风力和风向,不重喷、不漏喷。

二、突出重点,兼顾其它、一喷多防

小麦抽穗期到成熟,也是条锈病、白粉病、吸浆虫、蚜虫及干热风、穗发芽、倒伏等多种危害易发、多发、危害重的主要时期,今年小麦条锈 发生轻,很多麦田没有进行药剂防控,应特别以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为重点,和防治小麦锈病、吸浆虫、穗蚜等相结合,兼顾防小麦干热风等,如根据经验推荐的“一喷三防”配方:氰烯菌酯40~50克+磷酸二氢钾100~150克+联苯菊酯+聚天门冬氨酸钾30~50克等。

以“一喷三防”为抓手,依靠我市健全的农技推广体系,依托邓州先进的智慧农业手段,发挥邓州小麦产业技术服务团队优势,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大宣传服务和技术指导,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农户,大户拉农户,在全市小麦管理上再掀高潮,全面抓实抓好防病治虫抗逆防控的关键内容,做到“一喷多防”,省力节本,提高效率。

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3年4月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00-2023 by www.jiaoyu.fei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8

邮箱 : 58 55 97 3@qq.com